刘要南(右)向车间工作人员了解信息服务需求。郝博文 摄 4月26日,在郑州机场北货运区智慧货站,安检机一字排开,货物吞吐不停。一大早,身穿反光背心的刘要南便来到这里,作为河南机场集团货运公司信息应用部副经理,来生产一线是他每天的“必修课”。 “我们的工作就是以信息化、数字化助力航空货运业务更加顺畅,这需要多和现场业务人员打交道,充分了解‘痛点’,然后‘对症下药’。”刘要南说。 2017年郑州大学物流工程硕士毕业后,刘要南入职河南机场集团货运公司。彼时,航空货运信息化建设亟待加快,可机场货站、航空公司、货代企业等各自的系统互不兼容,货运物流成本高、效率低、耗时长的问题十分突出。“仅是一张航空货物安检申报清单,就需要十几个签字盖章。”刘要南回忆道。 时效是物流的“生命”。2020年5月,河南机场集团向中国民航局申报获批了电子货运试点项目,郑州机场成为全国唯一航空电子货运试点机场。接到任务后,刘要南加班加点梳理各类业务流程,推进项目建设。 2020年12月,郑州机场航空电子货运信息服务平台正式上线。时至今日,电子货运平台试运行时的场景,还让刘要南记忆犹新。由于担心出错,货物申报每一个环节他都紧盯着,直到飞机冲上蓝天。 如今,在中国民航局和海关部门的支持指导下,刘要南主要参与建设的航空电子货运信息服务平台,已经整合了各方信息资源,航空货运绝大多数流程转为线上办理,有效解决了重复填报、多头申报难题,试点成果入选国务院第七批改革试点案例,并向全国推广。 “在郑州机场,这项成果平均每年可节省纸质单证超100万份,提升数据传输时效20%以上,大幅降低了企业运营成本和时间成本,提升了航空货运安全水平。”刘要南自豪地说。 “电子货运+智慧货站”的建设,让航空物流“大动脉”更加畅通。高峰时期,每隔十几分钟就有货运航班在郑州机场起降,这些航班飞越千山万水,实现全球货物互联互通。今年前3个月,郑州机场货运量超过14万吨,同比增长11.16%,实现首季度“开门红”。 未来,如何让航空货运更高效? “‘空中丝绸之路’越飞越宽广,我们更要乘势而上,撸起袖子加油干。”刘要南所在的团队是一支年轻的团队,平均年龄30岁出头,他们正在瞄准标准化体系建设、先进技术应用等领域,持续为航空货运提质、降本、增效。 工作多年,刘要南依然保持着“跑一线”的习惯,从业务“小白”跑成了专家,用数字化手段不断地解决着一个个难题。“确实比以前方便多了”,工作人员的反馈是他最有成就感的时刻。 长空在望,仍需奋斗不止。“智慧”赋能的“空中丝绸之路”,让地处中原腹地的河南,快步走向开放前沿。(郭北晨 郭好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