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漯河市针对企业“政策找不全、使用不方便”的困惑,从市场准入源头和精准匹配企业需要出发,定制惠企政策“爱心菜单”,国家、省、市三级七部门惠企政策均可在市场准入后第一时间掌握,办事企业持单“点菜”,窗口人员精准帮扶,政务服务实现了从“能办”“快办”到“优办”“多办”的提升增值,有力推动更多惠企政策直达快享,助力市场主体不断发展壮大。至今年5月底,漯河市实有企业7.25万户,同比增长10.71%;万人拥有经营主体量1799.1户,在河南省18个省辖市中连续5年保持第一。 定制“爱心菜单”,归集解读惠企政策。从企业准入、经营、退出全生命周期需求出发,将多个部门的政策“化零为整”、适时更新,向企业宣传推介。一是梳理惠企政策。对接企业“点单”和政府“上菜”供需两端,从企业入口关收集企业需求愿景,围绕便利化登记、知识产权、人才引进、科技创新、金融扶持、税收减免、转型升级、电商促进八大涉企事项,全面梳理出现行惠企政策42条,定制为企业送养供能的“爱心菜单”,并为每项政策匹配相应的承办单位和联系电话等必要信息,确保企业办理惠企事项时“进对门”“找对人”。二是实施精准推送。在漯河市各级登记注册窗口发放《惠企“爱心菜单”》和《惠企政策“爱心菜单”解读》,实现了“点对点”直达企业,快速匹配需求。同时,以“万人助万企”活动为抓手,组织“首席服务官”携带“爱心菜单”送政策上门,精准推送,现场指导,扩大政策覆盖面和知晓度。目前,已发放“爱心菜单”2400余份,推送各类涉企政策442条,群众扫码查看政策解读2230次。三是精心培训解读。举办惠企政策企业培训班,安排承办单位人员对“爱心菜单”“面对面”解读,并组织人员到企业开展“一对一”上门答疑,确保企业人员“看得懂、用得上”。已开展“爱心菜单”培训及上门解读服务20余次,480名企业代表受益。 实施“三化”建设,清除政策落实障碍。建立“绿色通道”,把“爱心菜单”贯穿市场准入、经营、退出全过程,清障除碍,打通惠企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一是推行“不见面”审批。通过身份证读卡、扫脸认证、语义分析等技术手段,为企业和群众量身打造包含实名认证、引导填报、智能审批、执照打印等“一站式”服务,企业注册登记即办即批、即得,实现了从传统“线下、人工、纸质”到现在的“线上、智能、电子”模式的转变,网上办理率高达99%。二是打造“去中介”审批。印发《办事指南》、一次性告知书,向办事人员和社会公众公开审批标准和流程,充分保障群众知情权;成立线上审批服务团,以视频、语音、文字、图片等形式开展双向互动,实现全流程“手把手”在线帮办;在各级登记注册大厅显著位置摆放“全程帮办代办”和“无需中介服务”公示牌,引导群众通过“帮办代办”方式免费办理业务,最大限度减少群众费用支出。三是设置“办不成事”反映窗口。针对企业群众遇到的“棘手事”“挠头事”,建立诉求直达和闭环解决机制,专门为企业群众办事提供“兜底、暖心”服务,帮助企业群众在合法合规前提下“办得成事”。目前,已发放纸质《办事指南》及一次性告知书8000余份,提供特色服务200余次,解决企业群众棘手问题121个;依托“爱心菜单”,21家企业获得创业担保贷款1485万元,19家企业获得知识产权类奖补资金71万元。 打造过硬团队,高效落实惠企政策。把“人”作为落实惠企政策“爱心菜单”的第一环节和关键因素,在河南省市场监管系统率先推行政务服务窗口人员轮岗交流制度,着力打造“一窗多能”的服务团队。一是三项排查摸清岗位风险点。聚焦企业开办、食品生产、药品器械、特种设备四种重要岗位,开展地毯式系统规范排查;聚焦审批能力、服务态度、办事效率等风险隐患,开展集中攻坚排查;聚焦政策法规把握、业务知识、沟通协调等履职能力,开展靶向强化排查,逐环节、逐事项、逐岗位摸排市、区(县)两级8个窗口、25个廉政风险点,明确轮岗人员和周期。二是三批轮岗提升团队活力。对已达任职年限4年的重点岗位人员实行监督性交流,对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年轻干部实行培养性交流,对业务能力弱、办事效率低的干部实行强制性交流,形成干部轮岗交流新常态。目前,该市、区(县)两级8个窗口人员已全部完成轮岗,团队干事创业的积极性进一步提升。三是三重培养盘活干部资源。实行“导师制+AB岗制+激励制”三重人才培养制度,在同一个工作岗位上设置“AB两个岗位”,明确备岗责任人代替轮岗人员履行职责,同时从市场监管部门骨干中配备经验丰富的“导师”,对轮岗人员开展政策理论、工作实务培训等全程指导,并对积极轮岗的干部进行公开表彰和优先推荐使用,着力培养复合型、全能型综窗受理和审批人才。今年5月份数据显示,经营主体对窗口办事满意度较去年同期增长5%,投诉率较上月下降13%。(李连生 谭晓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