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河南工业 首页 行业 教育 查看内容

让万千青年学子皆成才尽展才 ——河南师范大学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纪实

2024-6-28 14:10| 查看: 20| 评论: 0|来自: 河南日报

摘要:   动物生物学教师团队入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2020级本科生梁育帅在2022跆拳道世界锦标赛男子63公斤级比赛中获得金牌。  2021届研究生娄博华荣获第十一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  常俊标教授团 ...

  动物生物学教师团队入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2020级本科生梁育帅在2022跆拳道世界锦标赛男子63公斤级比赛中获得金牌。

  2021届研究生娄博华荣获第十一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

  常俊标教授团队研发的阿兹夫定,为全球抗疫贡献了师大力量。

  学校已经连续23年向西部、基层派遣研究生支教团。

  巍巍太行脊天下,悠悠卫河蕴华章。位于太行南麓、卫水之滨的河南师范大学,从1923年中州大学理科创办时培养毕业生不足千人,到如今培育毕业生30万余名;从救亡图存的觉醒年代到筚路蓝缕的建设时期,再到踏浪前行的改革征程——100年,易寒暑,春华秋实;跨世纪,沐风雨,桃李芬芳。

  世纪沧桑砥砺,百年硕果累累。办学百年来,学校形成了“寓道于业、寓教于策、寓学于做、共同成长”独具河南师大特色的教育教学思想体系,孕育了“教风朴实、学风浓郁、考风端正”具有河南师大气质的教育教学质量文化,涵养了“学在师大,心系国家”具有河南师大荣耀的精神品牌。

  百年峥嵘岁月,恰是风华正茂。站在新的百年起点,前路浩浩荡荡,河南师范大学如何不负所托,勇立潮头,构建一流本科教育,奋力推进“双一流”建设?河南师范大学如何不忘初心培养人才、服务社会?面对全球高等教育深度变革,河南师范大学如何谋篇布局、从容应对?

  带着历史和时代的叩问,回望河南师范大学人才培养的百年历程,可以归结为对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教育本体三问的师大实践、师大行动和师大品质。河南师范大学秉持“以学生成长为中心”的育人理念,将人才培养置于国家战略和地方需求的大逻辑之中,以高质量育人体系构建、高素质人才培养为内部逻辑,走出了一条具有师大文化、师大特色、师大风格的人才培养道路,从而为国家战略和地方需求贡献人才支撑。

  构建立德树人新生态

  培养造就新时代“大国良师”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河南师范大学始终将“德”立在前头,将“厚德博学”作为师生的价值追求,激励他们在“学思行”中全面发展,努力成长为德才兼备的创新型人才。

  百年师大,为国育贤;青衿作歌,俊采星驰。百年来,学校培养的30万余名各类专门人才,带着河南师大的印记,在各行各业书写着不懈追求的奋斗故事。

  南方科技大学王海江教授提出的关于燃料电池寿命及诊断方面的失效分析方法和诊断工具,对解决燃料电池的寿命问题起到了极大推动作用;当代剧作家陈涌泉让古老的戏曲艺术在青年人群中蜕变扎根;全国“最美教师”窦志刚二十年如一日,在绿茵场上引领锻造着孩子们,为中国足球夯实基础……他们在各类工作岗位上,默默贡献自己的光和热。

  如何坚持立德树人?如何培养造就更多“豫派名师”?河南师范大学始终在不断探索和不懈追求。如今,他们有了属于自己的响亮回答:坚持教师教育特色办学兴校不动摇,聚焦师范教育主责主业,坚持质量导向、问题意识、系统观念,健全教师教育体系,担负起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重任。

  多年来,河南师范大学将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从环境创设、资源开发、课程教学、教师能力、考核评价等多个维度,构建立德树人新生态,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育人功能,全方位赋能立德树人新成效,培养潜心教书育人的“大国良师”。

  为此,学校全力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建立思政课示范性教学中心,提高思政课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增强思政课教学实效。同时,出台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把立德树人融入课堂教学、第二课堂、社会实践等各环节,立德树人育人体系更加完善。

  在河南师大百年校庆晚会上,“长明灯阶梯教室——554”再现舞台,赤橙黄绿是炽热跳动的青春色彩,是求学路上永远不灭的灯火;李俊甫等师大开创者也跨越时空,“出现”在文艺晚会现场,师大百年历史跃然眼前,这场校史思政课让学生们沉浸式感受到了什么是“学在师大,心系国家”。

  2023年,河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申报的“红孩子学校”入选2023年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项目以学院师范专业本科生为课程产出主体,将红色基因注入青少年成长过程与精神世界,形成了以思政课教师培育大学生、大学生影响少年儿童的思政教育“双向”育人“代际链条”。同时,学校深入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加快构建一体化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将理想信念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着力培育具有家国情怀、奉献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2020年,河南师大2009届毕业生、特岗教师张杰和王秀秀夫妇入选全国“最美教师”,他们不只是为学生执一时的教鞭,还要做他们一生的引路人。15年来,他们秉持着“教好一名学生,就能幸福一个家庭、带活一个村子、造福一方百姓”的朴实想法,点亮了万千乡村孩子的人生梦想。

  2022年,10名优秀教师荣获“出彩河南人”最美教师称号,其中获嘉县第一中学教师王清香、安阳师范学院教师刘永革、河南省商务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孙莎莎等3人均是河南师范大学培养出来的优秀学子。

  沧海桑田,百年沉淀;卫水微波,春色满园。河南师范大学永葆“精育良才、教育报国”的初心和使命,绘就了莘莘学子不懈奋斗的人生底色。2022年8月,“新乡师德先进群体”的事迹被社会各界广泛传颂,在全省教育系统引起强烈反响。首批认定的“新乡师德先进群体”的12位优秀代表中,一半都与河南师范大学渊源深厚;每年评选的河南省最美教师中也都有师大学子的身影,他们见证了百年师大勤耕不辍,厚积薄发,矢志为国培育英才的初心。

  目前,学校师范专业覆盖了基础教育所有学科和学段,其中,17个师范专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3个专业通过教育部师范类专业二级认证。

  为了整合教育学科资源,强化办学特色,造就高品质教师教育,2019年学校成立教育学部,坚持教育传承与改革创新、厚植根基与拓宽口径、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一体化的发展理念,加强教师教育学科建设和学术研究,致力于高质量人才培养,肩负起地方教育智库建设、基础教育教师专业发展职责,引领区域教育发展。学校承担了河南省50%以上的“优师计划”师范生培养和“河南省万名中小学校长培养计划项目”,构建了“职前职后一体化”教师教育格局,教师职后培养质量广受赞誉。

  打造全方位培育新体系,让拔尖人才“冒”出来

  “在本硕博贯通培养下,学生可以提前学习研究生阶段课程,参与科研项目,进行了扎实、系统的科研训练,让我更早明确了前进目标,更加心无旁骛地精进学业。”被保送至北京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直博深造的河南师大化学化工学院2023届毕业生刘佳怡说。

  培养造就拔尖创新人才,打造人才自主培养体系,是高校的重要使命责任。作为学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先导区,化学化工学院俊甫计划实验班在全校范围内率先实施导师引领下的柔性培养机制,实现对学生进行“一人一案”个性化精准培养。

  据了解,该项目基于因材施教理念,分别开设学术型、卓越教师型和创新创业型实验班,遴选国家杰青、国家优青、中原学者、省特聘教授等专家教授担任导师,学生与导师进行双向选择后,在导师指导下进入课题组和实验室,逐步夯实自身的科研基础素养和能力。

  2018年,教育部等六部门出台《关于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的意见》,共设17个基础学科专业领域,旨在“选拔培养一批基础学科拔尖人才,为新时代自然科学和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播种火种,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思想高地奠定人才基础”。

  作为全省高校中唯一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四个基础学科百年延绵不断的高校,打造拔尖人才自主培养体系,培养造就拔尖创新人才,是河南师范大学的重要使命责任。如何厚植拔尖人才培养的空气和土壤,吸引最优秀的学生主动投身基础学科研究,从而形成“不拘一格降人才”的育人格局?

  为此,学校在9个教学单位分别开设拔尖人才培养创新实验班,成立精英化人才培养的俊甫书院,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知识学习与研究实践相结合,打造教育教学、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相互支撑的全方位育人新模式。

  拔尖人才培养创新实验班,通过在学院内二次选拔遴选出志向远大、学术潜力大、综合能力强、心理素质好的学生,主动投身基础学科研究,让对基础学科感兴趣的学生“冒”出来。

  二次选拔,考什么?

  “着重考查学生的基本功、学习潜能以及学业规划等,这是为了发现对基础学科感兴趣的学生。”国家杰青、河南师范大学学术副校长江智勇解释,“拔尖实验班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快班,更关注学生对基础学科的研究兴趣、发展潜力与创新能力,也更关注德才兼备,全面发展。”

  “二次选拔不是给学生贴标签,而是对真正热爱基础研究的学生因材施教。”河南师范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副院长裴永刚介绍,依据数学拔尖学生培养特点,实施本硕博衔接的“3+1+X”拔尖人才培养模式,制定“一生一导师、一生一方案、一生一课表”的拔尖学生个性化培养方案。

  同时,拔尖班学生可根据自身兴趣自由选择导师,进入相应导师的课题组,了解数学学科的前沿问题,接受系统的科研训练。拔尖班学生课程体系实现本科与研究生阶段的有序衔接,学生可在大四阶段提前学习研究生课程,并通过申请实现本科与研究生课程的学分互认,为优秀学生早成才、快成才创造良好条件。

  “拔尖班要因材施教,实施个性化培养,既传授科学知识和技术,更训练科学思维和方法,还培养科学精神和品德。”河南省物理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负责人、河南师范大学副校长杨亚东介绍,就是秉承“厚基础、宽视野、强交叉、重创新”的育人理念,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和基础学科前沿,培养既掌握扎实的基础学科理论知识和实验实践技能,又具有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在物理学及其相关交叉学科领域从事科学研究、勇攀科学高峰的卓越科研人才。

  “本科阶段,在拔尖人才培养创新实验班的学习,让我有机会面对面与国内顶尖大学和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进行交流,把我领进科研的大门,让我立志将科研这张‘冷板凳’坐稳、坐热,在科研报国中贡献青春力量。”现复旦大学在读博士生、河南师范大学物理学院2016级学生段香盼说。

  目前,学校已经获批2个河南省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形成“院、校、省”三级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同时,学校探索在省内率先实施双学士学位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积极探索双学士学位复合型人才和联合学士学位人才培养模式,跨学科整合优势资源,培养视野开阔、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以开放多元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多层次人才分类培养的能力与质量。

  增强人才培养新动能,聚焦产学研培养“能工巧匠”

  2023年,教育部公布第三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河南师大生命科学学院陈广文教授带领的动物生物学教师团队成功入选。

  走进“动物学”课程实验室,学生们正手拿镊子与剪刀,专心致志地对动物组织进行取材,“这一步是‘取材’,接下来还有‘固定’‘脱水’‘透明’等多个环节。”2022级生物科学专业本科生李梦硕正谨慎地完成每一个实验步骤。

  “想学好这门课,经常需要跟着陈老师到野外跋山涉水。”孙欣欣说,“在野外考察中,通过互动我们逐步掌握动物的形态结构、分类、生态、进化等系统知识,我也深刻地体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

  1982年,陈广文考入河南师大,后留校任教。淡水涡虫大多生活在海拔较高、交通不便、人迹罕至的泉水、溪流源头,为改变我国涡虫研究的落后和被动局面,陈广文和学生们迎难而上,三十年如一日跋山涉水,也在不断的课外实践中全面提升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质疑思辨和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的创新型人才。

  同时,生命科学学院面向生物产业发展需求,以广东凯普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科研项目为依托,把企业的真实项目、产品开发设计等作为学生毕业设计和课程设计等实践环节的选题来源,成立“凯普创新人才实验班”,指导学生到企业去操作工程设备,体验工业生产,融入产业、亲近产业,创造了4年全程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受益的不光是企业,更是我们自己。”河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22级学生鲁梦瑶说,到企业生产一线学习带给他们的不仅是专业上的进步,更是综合素养的历练。

  如何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人才,实现高校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需求无缝对接?河南师范大学商学院通过与企业合作开办“商业英才实验班”,探索出一条企业需要的特色人才培养之路。

  吴政桓是河南师范大学商学院2021级经济学专业本科生,也是目前“商业英才实验班”30名学员之一。

  “我是经过面试和实践考核两轮选拔入选实验班的。在实验班的这段时间,我学到了线下如何洽谈合作、线上直播推流底层逻辑、电商如何全流程运营等干货知识。”吴政桓说,“尤其是实战过程极大提升了我的实践能力和商业认知,也论证了我在学校学习的理论知识。”

  “目前实验班已经全面代理邦尼公司旗下邦尼美品牌的推广业务,线上承接并独立运营拼多多平台邦尼美官方旗舰店、京东邦尼美旗舰店等,线下以师大文创店为载体,聚焦高校大学生进行推广销售。”实验班国内电商运营团队指导老师董雪冰介绍。

  “国内贸易和跨境团队只是实验班的试点团队。未来,我们还会增加投资、企业管理等各类团队,让更多专业的学生参与进来。”河南师范大学商学院院长刘英基表示,“我们的终极目标就是将学校培养计划与企业需求精准对接,从而培养更多的符合企业需求的新商科人才。”

  近年来,河南师范大学不断强化产教融合,完善人才培养协同机制,探索企业“出题”、学生“解题”育人模式,依托校企合作单位,组建一批大学生科创基地、转化基地,开展了创新项目互选、创新金点子推介、揭榜挂帅等特色活动,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让学生的学习研究成果“落地生根”。

  “学校的学科专业应该加强与科研院所、头部企业合作,围绕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创新发展,才能培养出岗位适应期短,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高度契合企业需求的人才。”河南师范大学副校长聂国兴介绍,学校已建设9个河南省现代产业学院、特色行业学院和未来技术学院,建立了产教融合、多元共育的人才培养体系。

  通过牢固树立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全面贯彻产出导向、学生中心、持续改进的OBE理念,学校的教学成效越来越凸显,社会美誉度越来越高。

  在刚刚结束的全国第七届大学生艺术展演现场展演活动中,河南师范大学选送的戏剧作品《奇怪的坛子》及书法作品《宋词(选录)》双双获得一等奖。这是继该校女篮斩获全国第四名的历史佳绩后,河南师范大学再次斩获的全国大奖。

  同时,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也明显提高。法学院2021级本科生赵婉夷带领团队前往全国15个市县走访调研,自主设计出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慧中草药种植控制体系,全过程可使农户足不出户,实现一键式种植。项目作为优秀代表在中国青年创新创业板区域中心挂牌展示。

  在2023世界跆拳道大满贯冠军系列赛总决赛上,河南师范大学学生梁育帅获得冠军,以总计1233.25分成功取得巴黎奥运会参赛资格。这也是该校首名获得奥运会参赛资格的学生。

  近五年,学校荣获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等国家级奖项32项,省级奖项307项;荣获“挑战杯”大学生创业大赛国家级奖项7项,省级奖项215项;荣获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国家级奖项13项,省级奖项359项;荣获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国家级奖项125项,省级奖项223项。

  随时光流走的,是岁月的痕迹;始终不变的,是师大的初心。作为全省教师教育和基础教育的工作母机,学校始终把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办学治校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目前,学校正在搭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校园空间架构,以“书院化”“智慧化”为目标推进科技创新港建设。

  “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河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校长冯淑霞表示,学校将坚持办“对学生负责,让社会满意”的教育,以学生全面自由发展为目标,进一步推进专业布局、课程教学等改革,多措并举让每个毕业生都“适销对路”,真正实现“下得去、干得好、上得来”,以高质量发展的“河南师大实践”回答“强国建设、教育何为”的时代命题。

  (河南师范大学供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