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振营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大计。当前,高校深入实施“时代新人铸魂工程”,既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具体举措,也是新时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现实需要。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指出,截至2023年年底,我国网民总数达到10.92亿人,互联网普及率攀升至77.5%,其中10岁至29岁年龄段的用户构成了网民群体的主体,占比达28.4%,平均每天上网时长超3小时。可以说,互联网不仅渗透到大学生的学习活动中,还全方位地影响着他们的成长成才。媒介技术的快速演进虽极大地方便了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娱乐,但对正处于成长关键期的他们而言,也潜藏着诸多风险,如境外势力、低俗文化侵袭、网络暴力等问题,若缺乏正确的引导,将会对大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心理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当前,我们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背景下,对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的高校而言,媒介素养教育不仅是提升大学生个人能力的需要,更是高校思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农业高等教育领域,面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乡村的迫切需求,如何在新农科人才培养中融入媒介素养教育,培养既有深厚专业知识,又有媒介传播能力,能够适应信息时代要求,具有“三农”情怀与“弘农爱国”精神的时代新人,是我们必须面对并需要解决的问题。 媒介素养教育的重要性 高校媒介素养教育的核心目的是培养出具有良好的批判能力,能独立思考、甄别媒介信息的新时代大学生。这种教育不仅关注信息的获取和使用,更强调对信息的主动批判和辩证吸收。鉴于鱼龙混杂的新型媒介早已不仅是在传递信息,更是在有意识地塑造读者观念、影响读者行为,提高大学生甄别网络信息能力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推进高校媒介素养教育,应将其融入学校思政工作,作为高校思政工作的新方向,发挥其特色优势,在增强大学生对国家大事的关注度、参与度上起到促进作用,有效帮助大学生更好地理解国家大政方针,更准确地把握国家的发展战略和政策导向,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学习实践,自觉投身国家建设,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 媒介素养教育的定位与特点 高校媒介素养教育不仅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一次简单调整,更是对教育理念从“灌输式”向“赋能式”的深刻转变。这不仅是对学生主体地位的重新定位,也是对教育者角色的根本性调整。这一转型旨在挖掘每个学生的独特价值,通过引导而非强制,让学生成为媒介生态的活跃塑造者,从而更加主动地完成大学思想政治教育。 增强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在多元价值观并存的社会,大学生通过媒介素养教育,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国家政策、主流价值,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善于在众多声音中辨析真伪,坚定信仰,成为社会正能量的传播者。 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媒介素养教育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创新思维,不仅能提升他们的信息处理能力,而且能促进其情感、社交、道德等多维度发展,为把他们培养成为复合型人才奠定基础。 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在农业领域,具备媒介素养的新农科人才能有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广农业科技成果,提高农业信息化水平,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智力支持和技术保障。 媒介素养教育的现状与改革方向 高校思政媒介素养教育中理论与实践的联系有待加强。部分高校媒介素养教育偏重理论,所用教材又过于陈旧,往往被学生“吐槽”为“旧教材”,且教授课程缺乏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实践环节,学生难以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不能学以致用。 高校思政媒介素养教育中案例与实际的结合有待加强。随着新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现有课程内容往往难以及时反映最新媒介环境变化,所采用的案例往往过于陈旧,难以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主动性不足,导致教育效果打折。 高校思政媒介素养教育中师资队伍与实际需求的匹配度有待提高。媒介素养教育要求任课教师不仅要具备深厚的理论功底,还须了解媒介前沿动态,但目前高校相关专业师资短缺。 为应对以上种种问题,高校媒介素养教育改革应立足学校实际,结合媒介素养教育特点,实现思政工作新突破。 科学整合课程体系,强化实践导向。将媒介素养教育融入农科专业课程体系,开发以实践为核心的课程模块,如“农业信息传播与管理”“新媒体技术在农业推广中的应用”等,通过模拟项目、实地考察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应用媒介知识。 科学搭建跨学科平台,促进资源整合。建立跨学科研究中心或平台,联合传媒、信息科学、农学等领域专家,共同研发符合新农科特点的媒介素养教育内容和方法。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打造开放共享的教育资源库,促进教学资源的高效利用。 科学强化师资培训,提升教学效能。定期举办媒介素养教育培训,邀请行业专家、一线记者、新媒体运营者等为教师队伍提供培训,增强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和教学创新能力。鼓励教师参与学术研究和行业交流,保持教育内容的前沿性。 科学激发学生兴趣,培养自主学习能力。通过案例教学、情景模拟、在线讨论等形式,提高课堂互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参与与媒介素养提升相关的社团活动、社会实践,如创办农业主题的微信公众号、拍摄农业科普短视频等,培养他们自主学习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强化评估与反馈,持续优化教育体系。建立全面的媒介素养评价体系,包括知识掌握、技能应用、态度转变等多个维度,通过定期的自我评估、同伴互评、教师评价等方式,收集反馈信息,不断调整和完善教育方案。(作者系河南农业大学宣传部部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