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旨在以改革进一步塑造新动能、激发新活力。 发展如何“创新”“质优”?“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如何彰显?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有哪些新举措、新进展?积累了哪些新经验? 近日,中国工业报社河南调研组一行踏上河南省漯河市舞阳大地,进工厂、走机关、入科研院所,感受那豪迈奋进的激情,倾听那坚毅笃行的足音! “这几年,我们采取政府支持引导、加大科技投入、人才引进等一系列措施,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2023年研发投入6.47亿元,研发费用增速位居全市第一。今年上半年,研发投入3.9亿元,同比增长50%以上。目前,舞阳全县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覆盖率持续增长,研发项目备案300多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4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18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6家、创新型中小企业61家。”舞阳县委常委、经开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李冰说,今年上半年,舞阳规上工业实现产值同比增长13.7%,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预计全年税收突破18个亿,同比增长20%以上,新质生产力已经展现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和支撑力。 发展好新质生产力,舞阳的“密钥”在哪里? “新质生产力,不仅是技术层面的革新,更是思维方式、生产方式和产业结构的全面创新。”在舞阳县工信局党组书记、局长凌喜平看来,传统产业完全可以通过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为新质生产力。 走进舞阳威森生物医药有限公司,厂区井然有序,一片片绿地,一排排树木,绿意盎然,生机勃勃。走进生产车间,机器设备在低声的吟唱,不多的工人们,通过“智能中控”实现着生产的智能化。 “这是我们智能化改造完成的第三生产车间,主要生产苏糖酸镁食品添加剂,通过‘智能中枢’实现大数据、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技术整合,达到提质降本增效的目的。目前,苏糖酸镁生产能力,通过技能改造智能应用,使产品生产能力提高了两倍,每年为企业增效近30%。”该公司总经理助理张凯华告诉调研组。 通过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实现向“新”求“质”,“脱胎换骨”,舞阳新质生产力发展找到了生长的密钥,实现“满架蔷薇一院香”。 中盐舞阳盐化有限公司投资2800万元改造制盐车间,将五效真空制盐改为六效真空蒸发生产,提高产能5%,年节约蒸汽6万吨,该公司锅炉烟道气用于卤水净化原料解决方案被认定为河南省工业绿色低碳转型优秀解决方案;金大地公司集中供热项目采用国际领先的除尘脱硝和低氮燃烧技术,实现烟气超低排放,锅炉除尘效率达到99.9%,1000千瓦以上的电机全部由汽轮机代替拖动大型设备做功,能源使用效率提高10%以上,吨合成氨节电1050度,联碱生产综合能耗下降11.6%,成为中国盐化工环保循环经济型企业的典范,连续11年被中国石化联合会认定为行业能效“领跑者”企业。 舞阳与河南其它县区一样,发展新质生产力同样面临创新资源匮乏、人才不足的问题,短时间内难解决,咋弄? 积极引导和支持企业与一流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加大研发投入。通过强化产学研合作,开展技术课题“揭榜挂帅”,实现高端人才智力“不为我有、但为我用”。这是舞阳破解这一难题找到的“密码”。 目前,中原食品实验室与贾湖酒业集团的“协同创新中心”已经挂牌成立;金大地公司与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所卿凤翎院士合作建立的“金海氟硅新材料研究院”,奥凯医药科技公司与上海大学合作成立的“联合实验室”已经全部落地。 “以新质生产力赋能高质量发展,打造发展新优势,这是新时代我们舞阳实现跨越赶超发展的必然选择。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突出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在新赛道中实现降本增效提质,提高产品核心竞争力。在具体工作中,要紧紧围绕千亿级新材料产业集聚区、大健康产业特色发展区、贾湖文化传承创新区‘三区联动发展’战略,坚持延链补链强链,引进一批科技创新强的企业,不断壮大新兴产业、布局未来产业。”李冰说。 舞阳在改革中解题,在创新中聚能,新质生产力迸发出的无穷力量,定会形成高质量发展的蓬勃之势!(王中山 姚程 李连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