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新场景是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产品的系统集成,对促进消费提质升级,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具有重要意义 ➤从发展机遇和趋势看,消费呈现新需求、新供给、新动能、新潜力的“四新”特点 ➤《措施》把消费场景的数字化智能化,作为重点引导和鼓励方向,创新商品和服务供给,提出了六方面共17条消费场景建设的政策举措,系统推动国内消费市场转型升级 消费新场景是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产品的系统集成,对促进消费提质升级,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具有重要意义。日前,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部署要求,推动科技成果在消费领域加快应用,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农业农村部、商务部、文化和旅游部、市场监管总局印发实施《关于打造消费新场景培育消费新增长点的措施》(以下简称《措施》)。 《措施》围绕餐饮消费、文旅体育消费、购物消费、大宗商品消费、健康养老托育消费、社区消费等6个消费领域,通过系统政策部署,培育推广三个“一批”:即一批消费新场景、一批消费典型案例和一批消费端领军企业,激发消费市场活力和企业潜能,拓展消费新需求。 回应广大人民群众关切,顺应消费升级新趋势,《措施》与已出台的消费专项支持举措形成合力,加速推动消费场景应用升级和数字赋能,有力有效培育和壮大消费新增长点,是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培育经济新动能的重要内容。 居民消费呈现“四新”趋势 今年上半年,我国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0.5%,是经济增长第一拉动力。我国拥有全球规模最大、成长性最好的中等收入群体,世界上超大规模市场,孕育着大量消费升级需求。近年来,随着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持续推进,消费规模稳步扩大、消费结构持续升级、新型消费蓬勃发展,消费需求不断释放。 从发展机遇和趋势看,消费呈现新需求、新供给、新动能、新潜力的“四新”特点。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带来消费新需求。从国际经验看,当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迈过1万美元时,消费升级进程会显著加快。我国有14亿多人口,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2万美元,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和中等收入群体规模的扩大,消费升级步伐有望进一步加快。今年上半年,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7.5%,增速较商品零售额高4.3个百分点;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占消费支出比例进一步上升至45.6%,较去年同期上升1.1个百分点,快于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增速2.4个百分点。 科技革命创造消费新供给。当前,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新技术涌现,数字技术、数据要素正深刻改变人类生产和消费,以消费升级为导向的产业升级正在提速,产业体系对智能化、共享化、网联化等新形态和新模式的支撑有望进一步增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发挥创新第一动力作用,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以自主可控、优质有效的供给满足和创造市场新需求。 人口结构变化蕴藏消费新动能。2023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6.2%,仍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流动人口由农村移居城市,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也会进一步提升。随着我国居民人口结构变化和社会需求转换,年轻消费者逐渐成为消费主力,个性表达和沉浸体验消费受到青睐。 农村消费升级释放消费新潜力。去年末,我国乡村常住人口共计4.77亿人。农村居民是我国消费的重要主体,几亿农民同步迈向全面现代化,能够释放出巨量的消费和投资需求。随着农村消费环境改善、消费渠道完善,城乡消费市场融合水平不断提升,将带动优质消费品下乡及特色农产品进城,有助于释放农村消费潜力,持续拓展新的消费增长空间。因此,应充分发挥农村作为消费市场和要素市场的重要作用,综合施策推动农村居民消费总量规模、总体结构和整体质量提质扩容升级。 展望未来,随着居民消费追求将更加个性化和品质化,智能绿色健康将成为居民消费的发展方向,围绕吃穿住用行等传统实物消费和服务消费,培育一批智能绿色健康的消费新场景,对推动消费持续扩大起到引领示范作用。 推动六大消费新场景建设 近年来,在促消费政策带动下,各地聚焦消费场景塑造,积极挖掘消费市场潜力,开展系列探索实践。《措施》把消费场景的数字化智能化,作为重点引导和鼓励方向,创新商品和服务供给,提出了六方面共17条消费场景建设的政策举措,系统推动国内消费市场转型升级。 培育餐饮消费新场景。在发展餐饮消费细分领域方面,《措施》鼓励因地制宜挖掘地方特色美食资源。提供高适配用餐服务,更好满足婴幼儿、孕产妇等人群多样化需求,推进餐饮与多业态融合发展。在支持餐饮消费智能升级方面,提出推进餐饮经营主体数字化改造等举措,有利于强化对数字生活智能化和促进高品质餐饮消费的基础支撑。 例如,四川打造“蜀里安逸”消费品牌,支持成都“三城三都”建设,以德阳、眉山、资阳为重点做强成都都市圈消费副中心,引导绵阳、宜宾—泸州组团、南充—达州组团3个省域经济副中心打造高能级“1小时”消费圈。构建“吃川菜、喝川酒、品川茶”的餐饮服务体验,发展线上线下互动的沉浸式体验消费新模式,打造“潮品嗨购”“不夜天府”“味美四川”等10大类生态绿色、创新融合、多元包容的消费新场景。 培育文旅体育消费新场景。《措施》提出,鼓励地方推广“音乐+旅游”“演出+旅游”“赛事+旅游”等业态,推出一批精品线路,发展旅游专列、旅游公路等新产品。认定一批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推进乡村民宿规范发展。引导开展富有农趣农味的乡村赛事活动。在提升入境旅游便利水平方面,“食、住、行、游、购、娱、医”等场景要确定重点场所及重点商户名录,推动受理境外银行卡。 例如,北京开展丰富多彩文娱体育活动,北海、香山等公园在暑期推出科普观察、曲乐表演等夜游活动;首钢园、隆福寺、真顺艺术小镇等城市更新项目,推动形成集民宿、咖啡吧、美术馆、餐厅等业态于一体的北京文化消费新地标;积极发挥“双奥之城”场馆优势,举办滑雪大跳台世界杯、速度滑冰世界杯等国际顶尖赛事,持续提升国际赛事影响力。 培育购物消费新场景。聚焦购物消费,《措施》鼓励利用新技术拓展购物消费体验,支持地方对现有步行街设施改造和业态升级,利用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优化购物消费体验;鼓励利用老旧厂房、城市公园等开放空间打造创意市集、露营休闲区。 例如,安徽充分挖掘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满足消费者多层次、多元化消费需求。打造黄山黎阳in巷、淮南1952城市记忆文化街区、安庆倒扒狮历史文化街区、合肥罍街等特色街区,体现特色地域文化;推出阜阳天英里潮玩城、芜湖市松鼠小镇、六安梦乐帝巧克力小镇、滁州全椒疯狂拖拉机农场等游玩地,满足沉浸式消费体验;打造池州九华运动休闲特色小镇、马鞍山郑蒲港圣祥冰雪世界等体育运动地。 培育大宗商品消费新场景。《措施》提出系列新举措,如扩大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试点范围,开展城市汽车流通消费改革,便利二手车交易,结合自驾露营、汽车租赁等丰富汽车后市场产品和服务;拓展家装消费场景,推广智慧厨房、智能睡眠、健康卫浴等应用,推进室内全智能装配一体化和全屋智能物联。 培育健康养老托育消费新场景。《措施》支持加快消费场所适老化改造,鼓励商场、超市等开设老年专区或便捷窗口。鼓励养老机构与医疗卫生机构通过毗邻建设、签约合作等方式,满足老年人健康养老服务需求。探索社区、家庭互助等托育服务新模式。 培育社区消费新场景。《措施》提出,支持社区盘活现有闲置房屋场所,推动养老育幼、邻里助餐、体育健身、健康服务、家政便民等服务进社区。推进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完善县乡村三级快递物流配送体系,优化农村社区消费环境。 值得注意的是,新的消费场景培育仍处于起步阶段,各地消费新场景建设仍存在创新能力不足、同质化程度高等问题,需发挥各地资源禀赋优势,因地制宜打造消费新场景,更好发挥消费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游客在重庆市江北区观音桥商圈休闲(2024 年 8 月 19 日摄)图源:瞭望周刊 王全超 摄 推动各项举措落地见效 消费新场景建设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相关部门需从“增供给、强特色、优服务、聚合力”等方面做好保障,推动各项政策落实落地。 深化科技应用,增加优质消费供给。挖掘人工智能、大数据、虚拟现实等技术与消费的结合点,推动技术向规模应用转化,丰富新技术与消费场景融合的最新实践。创新服务模式,推动消费新技术、新产品不断涌现。鼓励消费升级,提高消费品国际竞争力和品牌附加值,推动自驾车房车营地、徒步露营、低空飞行等新兴户外运动快速发展。 突出资源禀赋,挖掘特色消费潜能。消费场景具有很强的地域特色,很多消费场景具有高辨识度,也成为当地消费地标和名片,像重庆的洪崖洞、哈尔滨的冰雪大世界等。各地根据自身实际,结合人文历史、风土人情谋划消费新场景,推动商旅文体融合。在各地工作基础上,梳理推广好经验好做法和典型案例,起到更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减少限制措施,优化消费营商环境。消费产业的发展需要政府引导,更需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各地应做好支持保障工作,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到消费新场景的建设中。对于有需求但未有效满足的领域,像优质品牌商品,育幼养老、文化娱乐、运动健康等高品质、多样化生活性服务消费等,应推进消费端领军企业的培育建设,不断提升优质商品和服务供给,更好顺应消费升级趋势需要。 建立协同机制,凝聚消费工作合力。目前,已建立由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的26个部门共同参与的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部际联席会议制度,《措施》共征求20个部门意见,最终由5个部门共同联合印发实施,并明确每一条政策的责任部门。后续,国家发展改革委将继续联合有关部门和地方,开展系列打造消费新场景的活动,协调解决好重点难点问题,促进部门、地方间信息共享和工作联动。(文 | 常铁威 作者为国家发展改革委就业收入分配和消费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