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修复是经营主体纠正失信行为、消除不良影响、重建信用体系的重要一环,也是激发经营主体活力、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必然要求。今年以来,河南省济源市示范区把信用修复作为服务企业的重要抓手,建立信用修复长效机制,创新信用修复制度,拓宽信用修复领域,引导失信企业开展信用修复,不断提高信用修复效率,为企业恢复正常生产提供有力支撑,切实以信用修复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创新信用修复制度,打造信用修复品牌。济源示范区积极推进信用修复工作,创新信用修复制度,优化信用修复举措,出台行政处罚信用修复“主动告知+到期提醒+跟踪回访”制度,督促经营主体及时完成信用修复,着力打造信用修复服务品牌。 拓宽信用修复领域,完善信用修复路径。根据企业失信公示的不同领域,示范区及时拓宽信用修复领域,将信用修复领域从行政处罚拓展到红黑榜、违诺信息等领域;积极做好诚信建设黑榜信用修复,对已修正错误满足信用修复条件的企业,在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撤销信用网站黑名单;率先在全国制定创新违诺信息信用修复制度,明确信用修复条件、方式、流程,为违诺信息信用修复提供路径,帮助企业重建信用体系。 强化信用修复宣传,提高政策知晓率。知晓信用修复政策是实现信用修复的前提。示范区多措并举,积极开展信用修复宣传,通过中国联通发送信用修复信息,提醒企业关注信用修复,避免“征信修复”陷阱;组织各单位广泛宣传信用修复政策,让信用修复政策深入人心,引导经营主体及时纠正失信行为。 加强培训指导,提高信用修复效率。示范区持续开展信用修复培训,加强信用修复指导,安排专人指导企业按照流程快速修复,积极落实半日办结制,缩短企业信用修复时间,有效提高信用修复效率。此外,示范区进一步优化工作流程,实行信用修复初审双人复核制度,提高初审合格率。 开展抽查回访,推动信用修复落到实处。信用修复主动告知制度出台后,示范区要求各单位制定主动告知工作台账,组织开展“一处罚一告知”制度落实情况自查,强化信用修复抽查回访,加大督导检查力度,推动信用修复落到实处。去年以来,示范区已开出信用修复主动告知书800余份,电话回访企业500余次,完成信用修复300余条,信用修复初审合格率达100%。 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下一步,示范区将按照“谁处罚、谁告知、谁提醒、谁负责”的原则,扎实开展信用修复工作,实现 “应修尽修”,擦亮信用修复服务品牌,为济源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增添信用动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