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河南工业 首页 地市 开封 营商环境 查看内容

河南通许:酸辣粉破局的产业新思维

2024-4-11 19:19| 查看: 192| 评论: 0|原作者: 李传金|来自: 河南工业

摘要: 在河南百舸争流的县域经济竞合发展,在农业大县相似的产业结构里,产业经济如何破茧成蝶,脱颖而出?不同的县域有着不一样的探索路径,河南开封通许县用实践回答了一个种粮大县实现酸辣粉产业破局的新思路与新方法, ...

在河南百舸争流的县域经济竞合发展,在农业大县相似的产业结构里,产业经济如何破茧成蝶,脱颖而出?不同的县域有着不一样的探索路径,河南开封通许县用实践回答了一个种粮大县实现酸辣粉产业破局的新思路与新方法,颇具建设性意义。

从产业禀赋中“选矿”

经济学中的禀赋,是指经济体先天拥有的资源,这些资源表现形式有金融资本、物质资本、劳动力。对于处于豫东平原的通许县而言,黄土地与劳动力,恐怕是通许标识性的产业禀赋。

小麦、玉米、红薯、蔬菜、花卉种植与生猪、肉禽饲养,是其农产品结构特征。

可是,2022年,开封市三次产业结构14.839.246;通许县三次产业结构23.0:35.1:41.9。改开40余年过去了,拥有85万亩耕地,68万人的通许仍然是一个典型的“三农”的县。

近距离观察通许,建立在产业禀赋基础之上的农副产业深加工产业已成为其农业现代化的优势产业。比如,面粉及面制品加工业年营收在20亿元以上。

县域经济作为特色经济,特色依赖性决定了摆在通许县面前的强县富民的出路只有两条:一条是熟路,基于小麦、玉米深加工之路;一条是生路,基于经济作物红薯的深加工之路。

熟路有产业基础,通许是国家绿色食品原料(小麦、玉米)标准化生产基地,也是国家级生猪调出大县,基于大宗原料加工的面粉产业、饲料加工产业优势明显。基于面粉生产的烤麸、辣条、麻花等休闲食品生产也具有地域特色。

生路则产业配套不完整。红薯是通许的特色种植,可是无加工,有深加工装备制造,无产业规模。

黄土地因为肥沃、疏松、排水性好,成为红薯生长适宜的地方,通许因地制宜发展了红薯产业。当下,这里拥有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开展有38个优质淀粉型甘薯品种示范种植,年产优质红薯种苗2亿株,已成为中原地区最大的红薯育苗基地。

通许迎难而上,选择把红薯深加工这条生路作为县域特色产业破局的出路,看到的是,红薯产业的爆发力前景。除了种植禀赋之外,通许还是红薯粉皮机械加工装备研发与生产的发源地。

从产业趋势中“破题”

通许决定开辟红薯这条生路牵引县域经济,当然不会是拍脑袋决策。这是基于红薯产业的比较优势。所谓比较优势,当然是与县域内的面粉及面制品的经济效率相较而言的。

面粉及面制品产业作为高度成熟的加工产业,产业利润率基本实现了均衡,要想在这一产业赛道里的突围,实现快速成长,难度很大(低利润率难以吸引外部资本进入。当然,如果有面制品企业能够开掘产品新品类也有机会,只是对企业的创新力要求太高),县域经济依托其快速成长的机会不大(当地的小麦、玉米等优势资源要有限,又难以吸引大资本投入)。

红薯种植虽然普及,可是全国规模化种植小且分散,且产业深加工及产业成熟度、市场竞争烈度相对较低,通许看到了做大红薯产业的市场机会。

更为清晰的产业趋势是,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提升,对绿色、天然、健康、营养食品的需求在持续增长,同时,食品休闲化趋势越加清晰,也对食品的健康化与营养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给予以红薯为原料的快消品产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想像空间。

事实上,以红薯为原料的新兴快消品——酸辣粉产业正在快速崛起。当地企业丽星制造公司的红薯粉丝生产装备以及粉丝产品生产正日益受到市场青睐,这一市场的自觉选择更给通许传递了发展红薯产业的先导信号。

红薯清晰的产业与消费趋势,加上8万亩红薯种植供给优势,红薯粉丝生产装备制造优势以及强大的生产能力,可以说,通许发展以红薯为原料的酸辣粉产业,占尽了天时地利。

种植一棵红薯,能够收获一个快消品产业,通许县锁定了酸辣粉产业突围县域经济,正是看到了其现实的生产力根基与成长力前景。

从县域经济的发展规律看,依托特色资源,寻找产业趋势清晰,产业竞争优势明显,市场成熟度较低的深加工产业,迅速抢占产业市场高地,这是县域产业经济短期实现突破的捷径。无疑通许找到了。

从产业链维度“增肌”

不难观察,区域经济发展由产业园区模式到产业集聚区模式,由园区建设到产业链群构建,区域经济发展模式上的变迁,背后是区域经济竞争力培育方式的变革,从注重企业的集聚到企业间产业关联的认知跃升,政府看到了区域经济增长的实质动力来自于产业竞争力。

通许也不例外。挖潜酸辣粉产业的竞争力,一定来自于产业链聚群的构建,以产业链思维来培育酸辣粉产业生产力,实现延链、补链与强链,是通许县政府与市场之间形成的共识与合力。

为此,通许提出了酸辣粉百亿级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并贯通融合了一、二、三产。

在原料种植上,通许把红薯、马铃薯、辣椒、花生、大豆、胡萝卜、白菜种植分工到责任人、到乡镇,确保种植规模,同时,注重品种选育,比如,从产量、淀粉率、商品性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从中选出了最适合通许的淀粉型红薯品种,力主建立优质绿色的原料供应基地,提升酸辣粉粉丝的品质。

前不久,紫林醋业与光友薯业前来考察,被通许酸辣粉产业链发展所吸引,颇有合作意愿。在二产培育上,通许县查漏补缺,对产业链缺失的生产制造企业,开展针对性招商,以良好的产业环境与政策环境吸引企业前来投资。

通许能够吸引产业链相关企业前来投资,在于以市场化思维来运营酸辣粉产业链构建,比如,为降低入驻企业、电商企业的流通成本,通许吸引了生产性服务业京东物流的入驻,可以一举为当地企业降低7%的物流费用。

比如,为降低企业入驻的制度性交易成本,特别是在金融、土地、能源、淡水等资源供给上,开办绿色入驻通道,降低企业落地的运营费用,让企业实现低成本入驻与运营。

同时,通许还注重酸辣粉产业链链主企业素质建设,通过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加大技术创新研发以及生产能力建设等举措来提升产业链的核心竞争力。

从产业品牌入手“卡位”

观察通许酸辣粉产业在一年多时间内迅速出圈,拿下了“中国酸辣粉之都”的产业至高定位,确立了产业领导者地位,并驱动了产业链招商局面的打开,其实,通许的产业规划与实操拿捏住了一个产业资源配置方式的变革趋势。

40余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改开,已让中国站在世界产业经济发展的前沿,也让中国成为产业竞争最卷的市场。无论新兴产业赛道,还是传统产业领域,要想从竞争的红海中脱颖而出,追随产业资源流向的一个渐变趋势越来越重要——以市场消费为引领来驱动产业发展,将成为决定区域经济、企业个体能否胜出的关键之战略选向。

这一渐变趋势背后的产业逻辑是各个行业的产能过剩,大量装备的产能闲置,不仅是资源浪费,还是效率损失。改变这一产业发展局面的良策就是从消费端发力,由市场牵引为产业链拓展、生产产能布局提供驱动力。

当然,通许酸辣粉产业品牌塑造与产业招商的突破,与通许借助纳食科技产业服务团队提供的智力服务也分不开。

通许正是从消费端发力培育产业品牌入手,扛起了酸辣粉产业发展的大旗,创造了产业发展新势能,从而为从产业链维度构建酸辣粉产业集群赢得了市场空间。这是通许敢于迈出打造2730亩的酸辣粉产业集群的信心与勇气所在。

当然,通许的酸辣粉产业品牌的塑造是一个系统工程,他们通过省、市、县政策赋能为酸辣粉产业确立了县域经济引擎产业的发展共识,提供了发展动能,同时,在围绕“中国酸辣粉之都”创建中,为县域产业品牌塑造凝聚了政府、市场、企业等多方力量,特别是通过产业品牌设计活动,推动了产业品牌传播深入人心,迅速在国内酸辣粉产业界形成了舆论旋风,“通许U粉”公用品牌形象为通许吸引产业资本前来投资创造了良好的氛围。仅仅在终端市场,一批酸辣粉品牌商纷纷入驻通许。(李传金

返回顶部